随便问一个学生,让他/她回顾过去的一年,他/她总会告诉你很多故事来吐槽生活的不易。
在高压的状态下,人们常常会很焦虑或不知所措…
“我不断地陷入危机模式,从一个项目临近截止到另一个论文又急着提交,没轻松过。”
“每当我收到信用卡账单的时候我都会陷入恐慌。深陷债务危机的我暂时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我挂科了,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没法呼吸了,心脏跳动加速,那感觉就像要死了。”
“如何平衡学习、生活、社团和人际关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且越弄越糟。”
有时这源于过高的期望…
“任何情况下你都会有追求完美的压力:完美的绩点、健康的体魄、理想的朋友…以及让父母一直满意、让老师/导师满意、让你的教练满意等等。”
有时这是一种心情很低落很抑郁的感觉…
“当一些事情没办法和朋友或同学一起完成的时候,这件事会把你的精力耗尽。”
“我需要去户外转转,冬天太漫长了,好像永远也不能结束。”
“我努力地想融入校园生活,或许我应该转专业,或者就直接放弃算了。”
“有时候,躺床上我都懒得离开,不想动。”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尤其在感到身体被压垮了、焦虑或压力水平过高、以及感到心情低落甚至抑郁的时候。
但是,有些人感受到的更多更糟糕。他们的这种感受通常处在一个长程的阶段,这时就可能是抑郁症或焦虑障碍了,而这两种疾病都是慢性的。
现在,我们来思考:
■ 80-90%的抑郁症患者都有积极的治疗需求和意愿;
■ 2010年美国大学卫生协会(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以下简称ACHA)调查发现,有83%的大学生感觉在最后一年“撑不住了”,其中有28%的学生表示他们感觉抑郁,很难去行动等;
■ 抑郁症被看作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抑郁症患者,在大学生人群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相关资料显示,预计有8%的在校生被诊断为抑郁症。
■ 每200-600万人中,都会有一些特定的焦虑症患者。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患有焦虑症。
■ 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自杀人群也呈现年轻化。资料显示,15-24岁人群的自杀率比总人口自杀率高了近3倍。在高校中,自杀是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种种数据显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正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的人都会感到难受、无助,甚至觉得自己不正常。更重要的事,正经历着这些心理痛苦的人不愿意自己独处。
阅读以下内容,重点关注抑郁和焦虑,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相似的感受,我们鼓励你或你的朋友寻求专业的帮助。
应许之地,有求必应。
了解抑郁
不同的人对于“感到抑郁”的定义也不同。事实上,各种各样的感受都是适用的。我们每个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感到悲伤或者很“丧”,尤其在应对生活事件的时候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感受会随着事件的结束或时间推移而消失,并不会有消极的结果,而有一部分人则会出现临床抑郁症:一种会让人感觉严重抑郁并引起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必须依靠专业的咨询和药物治疗才能康复。
抑郁类型
尽管临床的抑郁症经常被谈起,但日常中的抑郁类型还是有较多类型:
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这是一种与季节更替有关(比如阳光照射量)的抑郁症,多发于秋冬季。SAD患者在这两个季节会表现出社交退缩、嗜睡等症状。
情绪障碍
尽管这种类型的抑郁不像通常意义上的抑郁症(临床)那么严重,但它是在一段时间内都有抑郁感受的持续症状,导致社会功能很难正常运转。
双相情感障碍
又称躁郁症,这一类型的抑郁有双相的症状。当患者感觉心情低落时会有和临床抑郁症相似的症状;但抑郁过后,紧接着的是极高的兴奋感、心境高涨、精力充沛等。
临床抑郁症
抑郁症发作时的典型表现为感觉抑郁并影响社会功能和应对能力:患者在学习、工作或社交中的思想和情绪转换会变得异常困难。
应对抑郁
研究发现,抑郁与脑电反应、神经递质水平以及其他脑部活动有关。在许多个案中,药物可以缓解这些症状。但是,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抑郁发作的可能性。
如果人们可以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可能会引发抑郁的社会压力,避免消极的个人观点,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部分抑郁类型的发生。
对策包括:
n 与他人保持联络:参与到网络社交中;当你感觉烦恼时就与别人聊天;做志愿者,或帮助他人。
n 关注你的健康: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做一些基础性的锻炼;多去户外走走;尝试吃点美味的食物;拒绝酒精类饮品。
n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觉到压力或焦虑时,慢下来并做一个计划表;不去追求完美;试着不要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
也有这种可能:即便你尝试去做了以上所有的事情,抑郁依然会出现,你依然会感到抑郁的症状。
你需要注意这些症状。
辨识出抑郁症状
多数有与抑郁抗争经历的人都会有以下的症状:
n 动力下降或动机缺失——很难“开始做”
n 无缘由地长时间感到悲伤
n 体重变化(增加或减少),睡眠状态变化(失眠或不能起床)
n 不愿运动、没有爱好,对任何事都没兴趣
n 对未来感到悲观或绝望
n 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或自我低估
n 社交退缩(包括朋友、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
n 想到自杀:为了结束不好的感觉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经历上述症状,我们非常鼓励你伸出自己的双手来寻求帮助!在症状之初去找可以帮你的人聊聊天:而我们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可能就有你要找的人,心理健康预约电话:81469237。当然,任何一位你信任的老师、辅导员、教练、舍友、家人、朋友都可以成为你倾诉的对象。
想告诉你的信息是:一旦抑郁症状出现,你很难自己从中走出。
焦虑性障碍
除抑郁症以外,焦虑性障碍也是发生人群很高的一种心理疾病。截止2016年,我国成年人中共有5700万焦虑症患者,约半数患者同时伴随着抑郁症状。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人群前讲话、尝试一种新的社交体验、讨论一场考试、或者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但是,当你患上焦虑性障碍的时候,这是一种持续的、重复的感受并干扰到生活能力。
以下是几种焦虑性障碍类型:
ü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这种障碍通常出现在有事件发生且感觉无法掌控的时候,是一种持续性的担忧。这种担忧会随着时间日积月累,并最终导致功能失调。
ü 社交恐惧症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在社交场合会感到很焦虑,不管他们是否会感到尴尬或被评价,是否会做出羞辱的事情,他们最终的回应是避免所有可能的社交场合。
ü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患者最不希望他们有“惊恐发作”的经历。每当惊恐障碍发作时,患者会经历强烈的恐惧,呼吸困难,头晕,出汗甚至胸痛,甚至觉得自己会死去。
ü 强迫症(OCD)
这种疾病导致的行为与这种疾病的名字类似:一个人沉迷于某件事,或采取一种强迫性的行为,他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做,直到让日常生活变得困难。为了缓解这种紊乱带来的焦虑,一个人会花时间在重复的仪式上,比如洗手,锁门,或者反复检查。
ü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这种疾病是对诸如火灾、地震或暴力行为:如强奸、虐待、战争等创伤性事件的反应。患者发现自己会以噩梦或想象中的形式再次体验这种经历,这种焦虑会导致身体上的痛苦,无法入睡,或者避免任何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情。
ü 特定恐惧症
这类恐惧症是对一件物品或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被认为是有害的情况的极端恐惧。可能是出于对高处或封闭空间的恐惧,也可能是对蜘蛛或血液等物体的恐惧。
你能做些什么来减轻焦虑或忧虑?
焦虑和压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真实存在的,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忧虑:
■ 寻求平衡与时间管理:拖延和糟糕的计划常常会引起焦虑。注意任务的截止日期,努力平衡社会活动和学业/工作之间的关系。
■ 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可以增强应对能力;要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药物作为自我治疗的方式;遵循正在进行的锻炼计划。
■ 学习如何放松:有一些放松的技巧可以用来减少焦虑。比如学习深呼吸和冷静技巧,也可以尝试冥想、瑜伽或积极想象。
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尽管你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来减少焦虑,但是患有焦虑症的人更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许多焦虑症可以通过药物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与咨询师或心理健康专家谈谈你正在经历的事情,或许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西安石油大学
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
鄠邑校区:经管人文楼4楼西南角
雁塔校区:学生食堂三楼
预约电话:029-81469237、81469181
我们相信:拥有了强健的体魄、积极的思想和健康的心理,我们就能拥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