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心理育人工作研究与交流,提升我校专、兼职教师、心理专干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2025年11月11日,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在鄠邑校区崇文楼 427 室举办心理育人学习型组织分享交流会。学校全体专职心理老师、院(系)心理专干代表参加了本次分享交流会。
交流会上,首先由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暨朋辈论坛的李夏凝老师、2024校级优秀心理委员代表朱锐杰,依次分享参会感悟与学习收获。李夏凝老师聚焦“自杀风险大学生求助意愿的影响因素”“AI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等议题展开解读,重点介绍了“镜像中的对话:运用替身与角色交换探索内在声音”工作坊的具体活动流程,并分享了参与过程中的实践体会与工作思考。朱锐杰同学则立足学生视角,结合自身参会经历,详细分享了在音乐心理疗愈体验工作坊中学到的实用技巧,如何将相关方法运用到朋辈心理辅导中,提升沟通效率与共情能力,为现场师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经验。

随后,近期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类培训的教师依次进行专题分享。音乐系张健老师详细介绍了2025年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第一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计算机学院彭思钟老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康伟老师,则聚焦马建青教授主讲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工作坊”,分别从理论理念与实践应用两个维度展开分享。彭思钟老师系统解读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关注解决方案、聚焦积极资源” 的核心逻辑与关键技术,康伟老师则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历,分享了该技术在学业困惑疏导、人际关系调解等场景中的应用案例与实践启示。

心理育人工作的持续推进,离不开专业化、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支撑,而合作共享、互助共进是提升团队凝聚力与专业能力的关键路径。学生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通过常态化举办学习型组织分享交流会,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经验共享、思维碰撞、能力提升的优质平台。
文字:董建红
照片:董建红
审核:焦文洁